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23篇 |
免费 | 355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52篇 |
农学 | 96篇 |
基础科学 | 101篇 |
415篇 | |
综合类 | 541篇 |
农作物 | 8篇 |
水产渔业 | 17篇 |
畜牧兽医 | 26篇 |
园艺 | 14篇 |
植物保护 | 1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8篇 |
2024年 | 19篇 |
2023年 | 10篇 |
2022年 | 17篇 |
2021年 | 23篇 |
2020年 | 25篇 |
2019年 | 29篇 |
2018年 | 29篇 |
2017年 | 34篇 |
2016年 | 43篇 |
2015年 | 62篇 |
2014年 | 51篇 |
2013年 | 73篇 |
2012年 | 116篇 |
2011年 | 91篇 |
2010年 | 80篇 |
2009年 | 73篇 |
2008年 | 57篇 |
2007年 | 77篇 |
2006年 | 69篇 |
2005年 | 56篇 |
2004年 | 40篇 |
2003年 | 26篇 |
2002年 | 25篇 |
2001年 | 27篇 |
2000年 | 22篇 |
1999年 | 19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3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为加快颗粒污泥的形成速率,解决颗粒污泥培养时间长、污泥活性差的问题,通过向厌氧池中加入人工污泥床层快速培养厌氧颗粒污泥,实现厌氧颗粒污泥培养的可控性。采用电子扫描电镜对培养好的厌氧颗粒污泥微观形态进行观察,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颗粒污泥形态变化,确定颗粒污泥分形维数。以颗粒污泥的数量分布、平均粒径、含水率为表征参数,建立厌氧颗粒污泥的吸附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厌氧颗粒污泥附着在人工污泥床层上,由于人工污泥床层均匀分布使得形成粒径为4~5 mm的厌氧颗粒污泥质量占总污泥质量的80%,分形维数在2.68~2.83之间,颗粒轮廓清晰,颗粒污泥在水力负荷达到5 kg/(L·d)时,人工污泥床层上形成的颗粒污泥质量浓度仍保持在5.84 kg/m3,颗粒污泥耐冲击能力强;针对吸附在人工污泥床层上的厌氧颗粒污泥建立吸附动力学模型,发现反应池中污泥的内循环可以促进厌氧颗粒污泥的形成,当厌氧反应池任意断面颗粒污泥向上和向下的污泥浓度之比为0.8~0.9时,形成的厌氧颗粒污泥吸附性能最强。 相似文献
962.
该文结合海产养殖废水的盐度效应特点,开展了浸没式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MBR)协同粉末活性炭(powder activated carbon,PAC)处理含盐废水的试验。考察了投加PAC对于MBR污染物去除性能及膜污染的影响;盐度变化过程中(0~35 g/L)MBR对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氨氮(ammonia nitrogen,NH_4~+-N)、亚硝酸盐氮(nitrite nitrogen,NO_2-N)处理效果;以及含盐废水长期作用下微生物性能、膜通量、絮体粒径的变化情况。重点分析0~5 g/L的盐度变化,本体溶液中的溶解性有机物(soluble microbile products,SMP)和污泥絮体中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组成及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MBR-PAC对COD的去除效率比MBR高7.3%,对NH_4~+-N、NO_2-N去除的稳定性优于MBR;两工艺条件下膜通量随盐度变化呈现类似的趋势,即敏感期衰减,稳定期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养殖废水长期作用下,MBR-PAC膜通量是MBR的1.5倍,MBR-PAC的污泥粒径相对于MBR增加了52μm。盐度变化过程中,PAC由于其吸附性能及絮凝能力,能吸附本体溶液中的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相对于MBR,蛋白质的含量减少了34.0%。MBR-PAC适用于海产养殖废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963.
王守红;寇祥明;徐荣;朱凌宇;王小治;张家宏;韩光明;毕建花;王桂良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5(6):571-576
为实现城市生活污泥的资源化利用,本文通过盆栽试验,测定不同基质处理香樟的多项生长指标,对以城市生活污泥好氧堆肥为主的香樟专用基质配伍开展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菌菇渣,城市生活污泥堆肥更适合作为香樟的有机肥源;维生素B12、微量元素B、Zn配合施用,比萘乙酸更能促进香樟的恢复生长;杀菌剂对于香樟专用基质功效存在负作用;在11个不同配伍处理中,E处理(城市生活污泥堆肥+复合肥+维生素B12+微量元素B、Zn+聚天冬氨酸)基质配伍最好,其综合评价最高,在香樟8个单项生长指标中,5个指标排在前两位。研究结果将为香樟专用基质的开发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964.
利用干化沼渣作为造孔剂加入烧结墙体材料原料体系中,可制备具有节能效果的烧结墙体材料.通过实验研究了沼渣掺量、烧结温度和烧结保温时间对节能烧结墙体材料的物理性能、力学性能和工作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利用沼渣作为造孔剂加入到原料体系中可获得较好的塑性成型能力,将沼渣掺量控制在10%、烧结温度制度控制在1000 ℃并保温3 h时,能够制备出满足MU10(GB 5101-2003)各项性能指标条件并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烧结墙体材料.这为沼渣的综合利用提供了工艺技术方面的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965.
为了解壳聚糖活性污泥在废水处理中的吸附性能,提高其吸附重金属离子的应用能力,采用壳聚糖包埋固定活性污泥,制备了壳聚糖活性污泥复合吸附剂,考察了发泡剂量、固化液浓度、交联剂浓度对吸附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固化液浓度、发泡剂量、交联剂浓度对壳聚糖活性污泥在含铬废水处理中的吸附能力均不同。其中2.0g/L氢氧化钠(NaOH)固化液、质量百分比为10%的NH_4HCO_3为发泡剂、体积分数为2.5%的环氧氯丙烷(ECH)作交联剂处理Cr~(6+)浓度为10mg/L的铬废水时,效果最佳。该复合吸附剂的制备研究一方面为污泥的资源化利用、变废为宝探索新的途径,另一方面也为污水的处理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66.
967.
未腐熟的污泥堆肥产品可能对种子发芽和苗期生长产生毒害作用。本研究利用包括水芹菜(cress,Lepidicem sativum L.)在不同堆肥水提取液中的几项指标来指示堆肥的腐熟度。结果表明,不添加猪粪污泥堆肥(TS)和添加猪粪的污泥堆肥(TS-PM)对发芽率、根长和发芽率指数的影响有显著的差别。在堆肥初期,添加猪粪的污泥堆肥水浸提液对种子的毒性明显,较不添加猪粪的污泥堆肥要大,但随着堆肥的进行,堆制100 d后,添加和不添加猪粪的污泥堆肥水浸提液对种子发芽率(GR)毒性减少到零。种子发芽率指数(GI)与水提取液中NH 相似文献
968.
讨论了PbO_2还原过程的热力学问题,并对FeSO_4+H_2SO_4还原转化剂处理废蓄电池泥渣中PbO_2及Pb过程进行了试验研究,热力学分析及试验结果表明:本研究的还原剂将PbO_2和Pb还原转化为PbSO_4的热力学推动力大,反应速度快,工艺过程稳定以及Pb回收率高。 相似文献
969.
通过多年的研究和生产实践证明,在利用水质改良机改良池塘水质时,应走机械与生物相结合的道路,中文提出翻喷池塘淤泥是改良池塘水质的最有效途径之一,既能充分利用浮游生物光合作用所释放的大量氧,又能有效偿还氧债,改良水质,从而达到提高鱼产量和节能的目的。本文强调偿还养殖水体的氧债,对改良池塘水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70.
为了解污泥常压过热蒸汽薄层干燥特性,搭建了常压过热蒸汽干燥试验台,进行了2、4、6和10 mm厚度污泥在不同过热蒸汽温度160~280℃下薄层干燥试验,并分段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分析,得到了模型参数与过热蒸汽温度、污泥厚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污泥在较高温度过热蒸汽干燥后没有氧化燃烧,且裂纹密集,表面粗糙,利于干燥的进行。污泥薄层在干燥初始阶段存在凝结过程,过热蒸汽凝结在物料表面使其质量不降反而增加,导致干燥时间延长,凝结水质量和干燥时间的增幅受过热蒸汽温度的影响较大,过热蒸汽温度越高,增幅越小,而污泥的厚度对污泥质量和干燥时间的增幅影响较小。根据斐克第二定律,得到2、4、6和10 mm厚度污泥在160~280℃过热蒸汽干燥水分有效扩散系数分别为2.0641×10-9~8.8527×10-9、4.3738×10-9~1.6626×10-8、6.6082×10-9~2.46×10-8和1.1916×10-8~4.0806×10-8 m2/s,由Arrhenius方程建立有效扩散系数的对数与温度倒数的线性关系,得到水分的活化能分别为26.250、22.032、21.894和20.961 kJ/mol。试验结果可为污泥过热蒸汽干燥工艺参数优化及干燥设备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